茶行千里 自有不凡(二)
不带梗的青茶砖怎么喝都不是那个味
在老黑茶生产商的眼中,存放发酵好的原料多少,是财力是否雄厚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有财力的厂家,可以藏成千上万担储备原料。但这本身就是一个“堆钱”的过程,源源不断的材料收购回来,却大量堆放,没有在第一时间转化为现金,这只有财力雄厚的厂家可以办到。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原料发酵充分。另一个好处就是,当年甚至来年的黑茶生产加工,将不会受到当年的茶叶原料产量和价格浮动的影响,即便物资紧缺,阔气的茶厂依然可以继续生产加工。不会影响公司的生产和销售。
金沙老砖茶厂的原料储备,应该是国内黑茶同行中令人眼馋的一家。一排排的厂房,除了生产车间,大部分都堆放着已经发酵好的,或者正在发酵的老青茶。我们走访时,工人们正在从原料库里装车,准备将发酵好的原料送往复制车间。
复制环节,其实就是为茶叶除渣的一个过程。第一道工序,即分拣,相对轻松,一般由女工人负责,将原料中肉眼看得到的塑料、纸张等杂质分拣出来,之后,原料经过筛选机将粗细程度不同的茶叶分离开。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工序就是完成长梗的切割。通常二十厘米左右的茶梗,需要切短至寸长。
不论是老青茶的采割阶段,还是发酵环节,以及复制环节,或者掰开成品饮用,你会很明显的发现,每一个环节,都会含有一定长度略显红色的茶梗。喝茶,很多人应该觉得这是一件精细的事情,你肯定有些不解或者嫌茶叶太糙了。
但这也是金沙青茶砖的独特之处,不带梗的青茶砖,怎么喝都不是那个味。
据公司有经验的工人介绍说,青茶砖带梗是有道理的。起初,可能是粗放生产,也为节约成本,人们有意如此。但实际上,茶叶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梗是水分和养料的输送管道,茶梗中自然本身就有了不少的营养成分。而且,实验数据也显示,茶梗中的单糖含量要比茶叶本身的含量大。另外,青茶砖在炮制后汤有木香味,跟茶梗也有很大关系,茶梗虽然采割于未木质化之前,但接近木质化的形态和特质,应该是茶叶有木香气的原因。
复制完成后的老青茶会分类被送往不同的仓库。直到压制时,又会按照一定比例的量被取出,然后进入压制车间。这里,也是青茶砖初显形态的车间,从称重开始,到放入蒸笼蒸熟茶叶,再到倒入模板压制,整个流水过程,都在一个车间完成。
然后被送入烘制车间烘烤。相对于蒸茶短短的十来分钟,烘烤是个漫长的过程,一般需要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工人会随时监控厂房中暖气的温度,检测员也会将青茶砖的湿度控制在12%这个标准,完成后一块青茶砖算是真正成熟了。接下来完成包装,一块块的青茶砖就会畅销国内外、健康千万人了。
因独特的发酵工艺,有治病的功效
对于金沙黑茶来说,“第一次解放”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放宽了对茶市的管制。1985年,财政部税务局下发相关文件,明确了砖茶产品免征产品税。
早在宋代就实行了榷茶(茶叶国家专卖)之制以来,此后的几百年间,茶叶作为大宗货物,和盐一样,一直受政府控制。新中国成立后,它作为民族产品而指定性对口边销,主要供往内蒙、新疆、甘肃、宁夏等省区兄弟民族,作为他们的生活必需品。
据公司品控部部长权威介绍,这种长期的计划供应,无形中强化了这种供需关系。在市场经济时代,边销依然是金沙青砖茶的主要方式,内蒙等西北地区也是他们的主要销售客源。在内蒙地区,一直流传着“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说法。这些地区大多为牧民,他们的生活饮食大多以牛羊肉为主,而青砖茶正好具有刮油的效果。
据公司副总经理甘多平介绍,内蒙当地人在下半年购买青砖茶的量比较大,担心下雪封路,有时候一次会买一整箱。在当地,甚至会有一种现象,前来买东西的牧人,先问店里有无青砖茶,然后会一次性在这家店买了所有的必需品。倘若店里没有青砖茶,别的物资再丰盛,他们也会离开,选择下一家。
据史料记载,黑茶因为独特的发酵工艺,确实有治病的功效。《本草拾遗》中说:“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华中农业大学园林学院茶学系副教授黄友谊有关金沙青砖茶的保健功能的课题获得过湖北省科技奖。据他的研究成果,青砖茶有显著的降血脂、降血糖、降尿酸作用,还能有效保护酒精性肝损伤,以及有效抵御辐射损伤、预防皮肤光老化现象,此外青砖茶还能调节肠道微生态的平衡起到调理肠胃的作用。
直到现在,金沙的青茶砖在当地有个独特的使用形式——治拉肚子,尤其是小孩子。金沙镇街上小吃店的老板娘说,他们并没有喝青砖茶的习惯,但早些年几乎每家每户都收藏着青茶砖,就是备着在人拉肚子不舒服时,熬一点喝,比打针吃药还有效。
■链接
金沙青砖茶制作工艺
金沙砖茶制作源于唐、兴于宋、盛于明,至清中期,金沙砖茶属百年老字号,其制作技艺有着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魅力。茶厂制作砖茶的原料、发酵时间、温度的选择等等都有严格的规定,整个生产过程有70多道工序,分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初制过程,包括(茶园)栽培、采割、杀青、揉捻、晒干等,其中有很多工序;
第二个部分是发酵,发酵工艺有投料、加水、渥堆、翻堆、再渥堆、再翻堆、成大堆、开沟、干燥陈化这样一个过程;
第三大部分就是复制过程,主要包括筛分、风选、切细、去杂、匀堆五大工艺;
第四大部分是紧压过程,首先是称料,然后是蒸制、入模、压紧、固定、冷确定型、出模、修剪;
第五部分是烘制工程,主要有称量、检测、堆码、烘制,烘干从低温到高温,通过十几天的烘干后,再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就可以包装。包装分纸包装,外包装。
金沙砖茶制作技艺是代代相传。如何选料,如何拼配,发酵到什么程度才算好,都是师傅带徒弟传授经验。尤其是发酵环节,是金沙砖茶最为关键的工艺环节,温度、湿度等环境的微妙变化都会影响到发酵,只能凭个人的经验来把控,因此师徒相承尤为重要。
贯穿中欧的茶叶之路
在今天的金沙砖茶厂内,还保留着一块带有牌坊标志的“砖茶”,砖茶正面上方有“聚兴顺监制”,中间是古老的牌坊图案商标,最下边的俄文写着“产量高、中国最好的种植园、中国一等品茶”等字样。茶砖背面压制有“中国结”图案,外表漆黑乌润。这块砖茶生产于1910年左右,由于存留较少,目前估价在百万以上。
聚兴顺,是山西榆次郝家在羊楼洞经营茶叶的商号,最早兴建于道光时期,直到解放时一直维持着生产,是金沙砖茶厂的前身。19世纪的羊楼洞是晋商会集之地,他们在这里收购并加工茶叶,远销到蒙古、新疆等边疆地区以及当时的俄国。
当时俄国砖茶还是一种贵族的奢侈品,俄国并不产茶,他们喝茶的历史并不长。1638年俄国大使瓦西里·斯特拉科夫拜见蒙古可汗,可汗向沙皇回赠了两百包中国茶叶。瓦西里·斯特拉科夫把茶叶带回莫斯科,献给沙皇,茶叶才开始进入皇宫。
从中国进口茶叶,路途遥远,运输困难,数量也有限,喝茶则成了俄国人身份和财富的象征。
4000公里的古茶道旅程在地图上只不过是一条弯弯曲曲的线,但在十九世纪却是一场漫长的旅程。
欧亚万里茶道源头在赤壁
欧亚万里茶道源头在赤壁羊楼洞(今属金沙),历史上,万里茶道以鄂南羊楼洞为起点,茶叶首先经过装箱,工人将它用鸡公车送到赤壁的新店码头,再用船水运到汉口,经汉水运至襄樊、河南唐河、杜旗。上岸由骡马驮运北上,经洛阳过黄河,过晋城、长治、太原、大同至张家口,或从玉右的杀虎口入内蒙古的归化(今呼和浩特)。旅蒙商人改用驼队跋涉1000多公里至边境口岸恰克图交易,在那里俄商们再贩运至伊尔库兹克、乌拉尔、秋明,一直通向遥远的彼得堡与莫斯科,从这里转口销往欧洲各国。
这条贯穿中欧的茶叶之路,被今人看作另一条“丝绸之路”。
(未完待续)